对话心理咨询师——陈笑仿


  一、成长历程

  陈老师的咨询是从北京到北大高铁上的一本杂志开始的,当时的陈老师刚刚跟随丈夫来到北京,由于语言上的关系使得陈老师不敢去继续做律师,而没有工作使得陈老师有些焦虑,就是这种状态下的陈老师,看见了杂志上一个律师改行做了咨询师,这激起了陈老师的兴趣,也就促成了陈老师的当下。
  对于咨询师的成长,陈老师主要是通过参加成长小组个人体验以及督导,和大多数咨询师一样,但是在培训上陈老师有着非常独特的地方,不同于跟风的人,陈老师对于培训的系统性非常看重,并且在参加培训之间先对培训的老师有了深入的了解。“找到自己合适的流派是很重要的”陈老师说,“还有就是一个系统的培训,再加上手把手教学。”通过我们的了解也知道陈老师在理论基础上非常扎实,可能跟专业的培训也是分不开的。通过了将近4年的培训,陈老师已经成为了非常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在个案的积累上,陈老师主要是通过挂靠机构来获取个案积累的,并且早期在民政局的婚姻调解工作也为老师积累个案做出了贡献,在网上来寻找来访者也是一种咨询个案积累的方式。
  老师平均一周做20小时的咨询,对于心情的转换上,老师喜欢的是运动,通过运动来释放自我,以保证自己每周都在状态上。老师说,自己之所以做咨询可能和性格是分不开的,在老家的时候就经常倾听朋友的烦恼,和朋友交流,性格比较外向。

  二、咨询风格

  陈笑仿老师属于精神分析中的自体心理学流派,这是一种将共情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工具,并借此来缓解来访者的早期自体问题的治疗理论。在共情性的治疗环境中,未获满足的、对承认、理想化、以及双生的早年需要,以镜映、理想化、及双生自体客体移情的形式会再度出现,这就给予了咨询师工作的机会。
  在精神分析的诸多发展分支中,陈老师选择了这一种,也和她的性格特点有关。陈笑仿老师是一个很开朗热情,并且擅长社交的人,没有传统精神分析的那种很强的分析性,她更喜欢用沟通和聊天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因此她更喜欢自体心理学这种温暖、抱持一点的咨询流派。
  “没有建议”
  同时陈老师介绍到,这个咨询流派是不会提建议的,在咨询过程中,都会把问题推还给来访者,引导来访者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因为你不能替来访者去承担责任嘛,你要让他自己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担起来。”
  “对我不满就说明我们的关系很近了”
  关于理论的应用,陈老师介绍到,所有的来访者来到你的面前,都是对你会有理想化的,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对你理想的理想会慢慢破灭,因为有时你不是按照他设想的方式在回应他。理想化破灭后,这个阶段许多不成熟的个体很有可能出现阻抗,因为你没有满足他的理想化移情,他就会对你表现出不满,会抱怨你,甚至攻击你。这个时候你要意识到他在发生阻抗,去和他讨论和解释,这个过程就是对他的自体客体工作的过程,而这个阻抗处理后你们的关系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三、给青年学生的建议

  陈老师说心理咨询初期投入是比较大的,刚开始你们先整体地了解一下各个流派,结合自己的特质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的一种流派。要多接触一些机构,谨慎地选择一个正规的培训机构。陈老师认为一个好的培训应该是讲师负责任,能够把他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付出教学的;同时严格遵循咨询伦理的。建议你们确定了方向后就开始系统深入地学习某一个流派,钻进去学个5年左右。
  在考了二级证,初出茅庐的时候,可以挂靠在线上平台(简单心理等等),多积累一些个案。或者去社会机构,接一些公益个案。
  作为学生的你们还年轻,时间很充裕,所以多读书是没有坏处的。要广泛涉猎,哲学、文学、言情、武侠等等都可以去读,开阔视野,拓宽思维,这样在咨询的时候你的思路可以打开可以发散。当然,鼓励你们去参加一些心理学相关的分享读书会,比如喜马拉雅、简单心理等平台组织的。
  “多读书,也要多经历生活。”
  还没有谈恋爱的就去谈一下,不是冲着结婚,而是去经历和成长。咨询这个职业是很需要个人阅历去作支撑的。
  平时陈老师热爱爬山、打篮球等运动,她认为运动能够帮助自己代谢掉在咨询中给自己留下的负性情绪,能够很好的得到释放。


19
心理专业积淀
182689人次
心理咨询认同
三城四地
五家专业中心
2000+来访者/年
信任选择
238名心理从业者
专业细致的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