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相当数量的企业还处于原始资本的积累阶段,加之转型期社会的各类法律法规、监管措施的不健全,相比短期的获利,其他的问题譬如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等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不要说员工的心理健康。而且,对于心理障碍对企业所能造成的影响,还没有专业机构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来;而员工心理援助能带来的效益,也很难科学地评估。因此,很多企业对于EAP服务并不热衷。因此,EAP在中国的发展至少落后西方40年,即便现在,也谈不上是真正的发展。
世界历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的时候,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为集中,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同时,也容易面临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心理失衡等不平稳因素,而这正是我国目前社会的现状。为了保持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关注企业内部劳工关系的和谐,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一方面,我国的EAP还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迫切需要EAP服务,这样的一个现状,预示着EAP在我国将大有可为。
EAP是外资企业来到中国时的衍生物。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当时,部分外资企业开始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人员或部门,提供或协调心理咨询相关的服务。但由于顾忌到对员工隐私的侵犯,很多外资企业希望有专门的机构来做这方面的服务。在这种需求之下,一些国外的EAP公司就通过电话、邮件等远程方式来给企业员工提供心理服务。随着需求的扩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的员工,一些国外或者港台地区的EAP公司开始进驻大陆,开办专业的EAP公司或办事处。
由此可见,EAP的概念和相关活动是由跨国公司和心理学专家从西方引入中国的。当时,业界比较有名的EAP咨询公司--天力亚太(总部设在香港),1999年在广州设立分公司,并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办事处,该公司曾在杜邦、宝洁等多家外资企业中开展EAP项目。IPS是亚太地区EAP企业,1999年来到中国,是进入中国的国外EAP服务公司。2001年,IPS在香港地区设立了中国总部,为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澳门地区的企业或组织提供心理咨询相关的服务。
这个阶段,无论是由公司内部还是外部机构提供的服务,基本上都是沿袭国外EAP的服务模式,服务多局限于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譬如当时大家对心理咨询的陌生与不习惯,使得这种服务模式很难得到国内管理者或员工的接受和认可,无法在本地企业中广泛推广。2001年,IPS撤回了位于上海的中国内地weiyi的办事处,中国的EAP还未迈步便遭遇了阻碍。
不过,EAP并不会因为挫折而夭折,由于存在潜在的巨大市场,新的EAP模式必将出现。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专家们逐渐接触和了解了EAP,他们开始努力尝试着寻找一条适合于中国本土企业的EAP道路。由于文化背景、员工的观念或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向本地员工提供EAP服务的内容和方式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由本地专业人员提供相关的服务会更受欢迎。因此,本地的EAP服务机构也相继出现。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的高等院校、研究单位也开始逐渐关注相关的学术研究支持,相关的EAP行业协会、研究组织也成立起来。
除了与国际EAP组织保持联系之外,2003年10月23日在上海举行了首届中国EAP年会,2004年8月12日又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届EAP年会,并正式成立了中国健康型组织协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国劳动学会也正在商议将“员工援助和组织健康”学会作为其下属分会组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正在审定EAP员工援助师这一新职业,以便推进我国企事业的EAP服务模式,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