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行为需求不能匹配内心规则的时候
人就会感到焦虑和内疚
无法拒绝别人,总是牺牲自己,内心知道不应该这样做,事到临头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
内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不同的心理治疗流派有着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想要从人的内心世界开始谈起。
人的内心就如同一个房子,而我们就居住在这个房子里面。房子由两部分组成:内部装修和外部结构。
外部结构指的是人的内心前意识和潜意识中所包含的认知。这其中包含两部分内容:1、爱的能力(原发能力,地基)2、发展的规则(继发能力,钢筋)。
其中爱的能力指的是我们内心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比如说我们希望被别人接纳,被别人信任,希望被别人给予时间,希望被别人给予耐心等等。而发展的能力则是社会(家庭)教授我们的行为规则,比如你需要努力取得成就、你需要干净、你需要准时、你需要礼貌等等。
这些能力就如同房屋的地基与钢筋一样,支撑起了我们整个的人格结构,决定着我们对待事物的看法。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能力并不是独自产生,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比如说妈妈告诉你:不能在公共场所尿裤子哦,不然的话大家都会笑话你。这样的对话或者是经历(如果你真的尿过的话)会让我们在内心建立起基于某些能力的规则。比如说人要做到干净、努力……别人才会喜欢你,接纳你。这些规则指引着我们的行为,也在无形当中,构建了我们内心的格局,构建了我们内心的理想形象,以及我们希望自己留给别人怎样的印象。
内部装修,指的是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选择和行为。这些选择和行为是基于整个房屋的外部结构而呈现的。通俗点说就是家具的尺寸必然要和房间大小相配套。比如一个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人,工作上很少会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
然而理想和现实从事有差距的,就好像我们明明知道自己要存钱买房,却仍然忍不住双十一上网大买特买一样,当我们想要的家具(行为、需求)不能匹配房间(内心规则)的时候,人就会倍感焦虑和内疚。你坐在地铁上,前面走来一位老大娘,你一方面很累、实在没力气一路站回家,而另一方面,内心的道德有要求你尊老爱幼、积极让座。这就是个无法匹配的典型例子,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到内疚。
一套房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是否稳固,人们内心的房子也是一样。来自于我们基本认知的爱的能力和发展的能力决定了我们心理状态的稳定程度。
房间的好坏在房间是不是足够的稳固,也就是说,你内心房间的钢筋和地基是不是足够的多。如果你内心只有一两个钢筋地基的话,那么房间就相对很麻烦了,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自己只有做到某一两个能力礼貌、成就等才能算是一个让人自豪和可爱的人的话,那么显然你会经常地感到内疚和焦虑。要想战胜内疚,就要尝试更多方面的看待自己。你可以试试去其他人那里看看他们的房屋结构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觉得怎样才算是一个可以被喜欢或者认可的人的),或者多问问朋友眼中的你,发现关于自己的更多钢筋(让自己骄傲的部分),积极探究到底我现有的这些结构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该怎么修改(为什么我会因为这一点而感到惭愧和内疚,这其中的哪一部分如此让我羞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房间更加宽广,你做起事情来才能真正的做到更加的和谐和自由。
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