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婴幼儿来说,父母不仅非常强大,能够满足和看透自己的愿望,而且还能满足自己深层次的渴望,婴幼儿需要依靠这些强大的力量来减轻压力缓解恐惧。那么孩子日后承受压力和主动承受焦虑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早期经验,这个早期经验是和父母待在一起来应对这些的经验。即便是独立的孩子,在遇到困境的时候也会寻求父母的保护,在内心也有形成令人安心的强大的父母形象,即是一个理想化的父母,在童年的早期父母的保护非常重要,即使巨大威胁,只要父母在身边,孩子也不会受到很大创伤。
一个人承受焦虑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在孩子眼里父母也有可能变成巫婆,那么在孩子眼中为什么会把父母看成巫婆。父母打断了孩子的享受或愿望,孩子没有被满足,这时候孩子就会对父母有负面的想法。
如果父母全部满足的孩子的愿望,又会怎么样呢,可能永远也体会不到孩子对我们的负面反应,这样也没法养育出有教养的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干预孩子的快乐,这不仅仅是现实考虑,还因为作为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有教养的人。
教养可能会引起大家误会,好像是某种形而上的东西,但实际上不是,有教养的人是能够去平衡本能、冲动、愿望和社会规范的一个有控制力的人,或者说是一个自我和谐的人。如果父母只能够满足孩子的愿望,没有办法去对孩子的行为和愿望表示一些我们真是的想法和态度,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他没有办法在与现实有链接的基础上驾驭本能和他的愿望。
每一个人在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是一个追求快乐的小动物,而这时候是人格早期形成的重要时期。人格是围绕一个人身体和欲望的需求慢慢去形成的,所以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对孩子只追求快乐的目标要加以调整,因为孩子不仅仅是动物,需要使得孩子的基本需求服从于道德和社会的约束,孩子也必须要做到能够适应延迟满足,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要放下某种愿望,所以即使没有巫婆怪物,孩子也会从内在冲突中想象怪物,如果孩子自己有办法客服恐惧,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因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恐惧而惊慌。父母的职责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的需求,也需要适当的对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加以约束。这有利于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