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障碍者对自己现在的状态经常感到很焦虑,给自己扣了很多帽子"焦虑障碍“强迫”“社交恐惧”等。首先希望你能够明白,这些障碍的诊断是需要考虑到个人的资料(临床障碣,人格特点,病史,心理状态,面临的压力事件等),并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Il版)》)中的标准,医生的临床经验完成,是一个复杂而且需要谨慎的过程。 因此,是否患有社交障碍,应该向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求助。这里只给您一些建议:
(1)降低对自己的预期,认清自己现在的工作能力和状态,循序渐进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很多时候我们会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比较高大上的公众形象,一个比较理想的自己,并且也认为现在的自己应该是比较理想的形象。但现实情况——项目的失败,领导的责骂,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公众形象被完全打破了,感觉到很强的挫败感和焦虑情绪。如果要走出这样的负面情堵跟本要做的,就是要明确自己现在的工作能力,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且制定一个合理的,可行的计划逐步提升自己,向目标靠拢。
要知道,统领全局,游刃有余其实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水平,需要很多很多的磨练才能达成。是将来时而不是现在时。在工作起步没多久的时候,没有经验,犯一些错误,其实都是成长必须的磨练,而不是所谓的丢脸和没有面子。相反地,如果我们端着架子,摆出一副很厉害的样子,却没有相应的实力支撑,这才会被大家暗地里嘲笑吧。
因此,首先可以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目前还有哪一些不足,根据自己的进步速度和现实需要,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计划,并坚持去实现它,慢慢从“现实自我”向着“理想自我”靠拢,而不是一上来就认为自己已经处于“理想自我”的状态。不然,认识(我的水平已经很高)和实际情况(能力还需要继续锻炼)会产生冲突,导致认知失调和很多负面情绪(挫败感,焦虑,破罐破摔等)。如果对自己的认识和实际情况是一致的,没有端着“高大上”的形象,那失误和责骂造成的威胁感会大大降低。
(2)把重心放在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他人的评价上。 在心理学上,表现目标是指做事情是为了让别人认为自己很厉害,得到别人的良好评价。持表现目标的人,遇到能力上的打击和他人的责骂时,会感到很强烈的威胁感,自尊受到了伤害。这样的人遇到困境时也很容易逃避,产生无助感。
掌握目标是指做事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而不考虑太多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这样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也更能够坚持,并且想很多办法来完成任务。
适当调整一下目标的方向,在面对工作上的问题时,能更多地想一想自己失误的原因是什么,自己什么方面需要进行调整,下次遇到类似情境应该如何处理,利用这次失误好好反思、提升自己的能力,从内部找原因,而不是埋怨自己运气不好。
(3)调整自己应对问题的方式,不要再用各种方法逃避困境,而是找出应对自己目前困境的方法,解决困境,消除压力的源头。焦虑产生源头其实都在工作得不到认可,公众形象受到威胁上。心理学上有自我妨碍理论,认为当人过于注重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担心以自己的能力水平不能很好地应对困难时,会采取各种方法来阻碍问题的完成,从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因“努力却不成功”而受损。
在感受到负面情绪时,不要用破罐破摔。用逃避的方式应对,而是能够把握住造成压力的来源,积极应对。只有当我们有很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动机,主动出击时,负面情绪才有真正解决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