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晓妍和宇轩恋爱三年,结婚快一年了。晓妍在一个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中长大,父亲常年忙碌工作,很少关心家庭,母亲则时常抱怨,家庭氛围很压抑。这使得晓妍从小就极度渴望爱与关注,内心深处却又极度缺乏安全感。
在和宇轩的关系里,晓妍总是小心翼翼。宇轩每天下班回家,要是没有第一时间给她拥抱,晓妍就会心里犯嘀咕,觉得宇轩是不是对自己冷淡,不爱自己了。
(本案例来源于网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上面的案例在婚姻情感咨询中非常常见。来访者来找咨询的时候往往很着急很担心,希望马上得到咨询师的帮助和支持。她们经常会问,为什么我总是有这么多担心呢?
就这个问题,我们邀请到了婚姻情感心理咨询专家马泽中博士,从专业角度来给你解密。
马泽中博士认为,担心的背后是深深的焦虑,这种焦虑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心理状态、认知模式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因素。具体来说:
个人成长经历
童年缺爱:童年时期如果缺乏父母的关爱、陪伴与肯定,比如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孩子长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容易形成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内心缺乏安全感。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也会不自觉地担心对方会像童年时父母那样,不能给予自己足够的爱,从而产生焦虑。
过往的感情创伤:在感情中曾经遭遇过背叛、被抛弃等创伤经历,比如前任出轨或突然提出分手等,也会让人对感情产生恐惧和不信任。即使进入了新的感情,也会担心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害怕对方不够爱自己,时刻处于焦虑状态。
个人心理因素
自尊比较低:对自己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魅力和价值,让对方全心全意地爱自己。即使对方表达了爱意,也会怀疑对方的真心,担心对方迟早会发现自己的“缺点” 而离开,从而陷入焦虑之中。
完美主义:事事都追求完美,对感情有过高的期待和标准。希望对方的爱达到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状态。一旦对方的行为稍有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就会认为对方不够爱自己,进而产生焦虑和不满。
认知模式偏差
有很多灾难化思维:在感情中容易把一些小问题或者偶尔的矛盾放大,认为这些都是对方不爱自己的表现。甚至会联想到感情的破裂,和未来的悲惨结局。比如对方因为工作忙,忘记了一次约会,就觉得对方不在乎自己,担心感情是不是要结束了,从而陷入不必要的焦虑之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过度解读对方:对对方的行为和言语过于敏感,喜欢从字里行间和细微动作中寻找对方不爱自己的证据。对方不经意的皱眉或者语气稍微重了一点,就会觉得对方对自己有意见,是不是不爱自己了,导致自己内心焦虑不安,进而通过一些行动去求证。
社会文化影响
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影响:现在的社交媒体上经常有一些完美爱情故事和浪漫场景,以及一些关于恋爱情感的负面新闻,如出轨、离婚等。这些信息也会影响人们对爱情的认知。让人觉得真正的爱情就应该像那样的完美。也容易让人担心自己的感情出现网上这些类似的负面情况,从而让人产生焦虑。
周围人的影响:身边朋友或家人的感情经历和观念也会对自己产生心理影响。例如身边经常有人抱怨感情问题,或者强调爱情中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也会让自己在感情中也变得更加敏感焦虑。从而担心自己的感情也会出现问题,对方不够爱自己。
或许你会问,知道了原因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曾经受过的感情创伤有办法弥补吗?低自尊和追求完美怎么调整呢?你可以尝试约咱们燕园的专业咨询师来探讨。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和专属于你的咨询师走进你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