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为家人准备晚餐,经过一两个小时的忙碌,一切就绪,爱人却带着一脸的沮丧推开家门;当你下班后开心而着急地赶往和爱人约好的商场,但在门口见到他时,他却烦不可耐地质问“你怎么才来?”
面对这些情绪冲击时,你会如何化解自己的情绪、如何帮助对方、帮助彼此走出负向的情绪互动呢?
深层心理学有一个说法:潜意识中,伴侣需要用来处理负性的情感体验。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是自己潜在地寻找一个可以承载自己对于家庭的渴望与理解的“理想对象”,他/她甚至某些层面会像自己的父母,或者原来家庭中的某个成员。但是在新的亲密关系里,肯定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是自己很不满意的、渴望对方去改变的。借着排斥对方的某些性格特质、生活习惯,试图让自己不再感到曾经在原生的家庭里难以承受的感觉。
另一个方面,成为对方的伴侣和爱人,某个层面就在扮演对方情绪的蓄水池的角色。对方情绪太汹涌了,就需要为对方暂时“蓄水”,而对方情绪麻木、没有新鲜感时,又需要为对方注入“活水”,让彼此互动起来。这种角色成为一种使命、一种重要性的体现。
这样来看,两种状态都不那么轻松,那么当对方或彼此的互动处于情绪糟糕的情况下,其中情绪的承担者应该注意些什么,能够实现情绪的调节、达成负性情绪体验的代谢呢?
英国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一个理论:在人际互动中构建“抱持性环境”,有助于心灵的疗愈和成长。大意是,当一个处于情感受挫、需要帮助的人如果能遇到情感的支持、理解,对于这个暂时“孩子气”的人去发泄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的尝试,能给予宽容和关怀,那么这个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会从焦虑、抑郁以及愤怒中走出来,而且心灵会因为这种环境的照顾而获得成长。这个环境就称为抱持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