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社交焦虑和社交焦虑障碍(2)

发表于:2017-12-17     2575人已阅

SAD患者的一些回避行为正是出于对“自尊心的极力维护”。放弃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拒绝当众讲话,希望不被提问,当约会来临时,又以身体不适而失约等类似的行为都是对自尊心的“呵护”,是见诸行动式的防御机制,以为这样弱点就不会被对方发现,不会被嘲笑,不会被轻视,其实,这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这种对自尊心的维护不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会提前漏出马脚,并被赋予额外的社交焦虑的形象,这种防御适得其反,也不能真正缓解社交焦虑。如果只是防御,没有痛苦也就罢了,但是,人际交往却是人类天生的需要,比如为了生存、为了职业、为了生命的延续。防御的结果是加深了与交往需求的矛盾,也使得SAD持续存在。 

社交焦虑,社交焦虑

万事皆须追本溯源,SAD患者的自尊心为何容易受到伤害?同样的情境,为何对不同的人会引发不一样的焦虑程度?遗传的先天素质固然重要,但早年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更值得重视。一个在幼年或随后的成长过程中,自尊心不断受到打击的人(如父母过分的苛刻要求或严厉指责、否认,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辱骂,经济、成绩、容貌等方面因不如人而被轻视),更倾向于对人际环境表现出敏感性和易受伤害性。因为在其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关于自己的负面形象:如“我不好”、“我有缺陷”、“我不如人”等,同时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挑剔、嘲笑、轻视的客体形象,这种关于自己和他人的固定认识会导致个体在人际互动中选择性注意自己的不好和他人的负面评价,从而这种模式越发巩固,并越发带有偏差。SAD的严重形式就是回避型人格障碍,而单纯的SAD在发病之前性格上基本没有明显的回避行为,SAD往往是因为某个社交情境危及到个体的自尊心,作为扳机事件,引发了SAD固定的认知行为模式——“怕自尊心受到伤害”并“极力维护自尊心”。

综上所述,治疗SAD的焦点是帮助患者恢复其自尊心。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都将集中于使SAD状态转变到非SAD状态。

如何才能帮助SAD患者恢复自尊心?要从治疗本身开始,尊重SAD患者,关注其内心矛盾,认可维系SAD的两种力量:1、“怕自尊心受到伤害”并“极力维护自尊心”。2、内在的与他人交往的需要。

与患者一起,个体化的探索其SAD产生并维系发展的心理社会因素;捕捉特定的引发焦虑/恐惧的人际情景下,其固有的带有偏差的认知模式和不能真正发挥保护作用的行为模式;探讨新的更加合理的认知模式和更有建树性的行为模式,运用更成熟的防御机制——升华,而不是回避,来切实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一方面提高了自尊心受伤害的阈值水平,另一方面创造了提供尊敬个体的人际环境。这样既满足了交往需求,又感受到拥有充分的自尊心,一个非SAD的状态也就逐渐产生了。



—— 咨询师简介 ——
范秀兰
首席级咨询师

       经历过的就是财富,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本能,我们共同觉知人生。咨询师自身关系的和谐与通透,是协助来访者面对问题、通向未来的钥匙;

158
所属分类:
焦虑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图片为本站编辑网上寻找,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是一个普及心理且帮助有心理困惑的人来获取信息,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声明:该站部分文章及图片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心理知识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专家
刘福源首席级咨询师
     刘主任具有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他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形成了自已严谨、求实、进取的工作作风,除了重视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外,更是努力提高其他医院难以处理的疑难杂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曾经,他因失眠率之高而获得中国精神病学论坛杰出“精神疾病医生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预约
推荐咨询师
| 更多
刘福源
已完成1632单
陈思危
已完成1200单
朱晓辉
已完成527单
20
心理专业积淀
182689人次
心理咨询认同
三城四地
五家专业中心
2000+来访者/年
信任选择
268名心理从业者
专业细致的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