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容易紧张:当认知偏差遇见行为回避

发表于:2025-03-28     116人已阅

案例:晓莉,25 岁,最近陷入职场焦虑。部门汇报会上,即使提前三天准备好PPT,她依然会在汇报的中间手心冒汗、声音发抖。会后她反复回想领导的表情,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说错了关键数据。这种"越想做好越出错" 的怪圈,让她开始害怕开会。

职场新人紧张困局

上面案例中的问题在职场新人中是比较常见的。燕园心理首席咨询师 陈思危老师认为,从认知行为理论来看,容易紧张的人很可能掉进了以下两种思维陷阱:灾难化思维 和 过度自我关注

这两种思维模式如同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情绪引发器”,不断催化着紧张情绪的滋生。

灾难化思维是对事件潜在后果的一种过度的、不合理夸大的认知倾向。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思维模式表现为,对一些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总是过度解读和担忧。

例如,仅仅因为在团队会议中表达观点时稍有停顿,就担心被领导认为缺乏准备和能力欠缺,进而可能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或者在社交场合偶然说错一句话,就开始害怕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形象。

这种把小事无限夸大、把潜在后果严重化的思维方式,使得自身时刻处于高度警觉、担忧和不安中。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灾难化思维模式下的人,身体的应激系统会处于持续激活状态,导致身体的紧张程度不断累积。

另一种思维陷阱——过度自我关注,则反映了对他人评价的过度敏感和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在社交情境中,过度自我关注的人往往将自己置于舞台中央,觉得自己是众人注视的焦点,过分在意他人的每个眼神每句话。

比如,在社交聚会中,一旦自己说错话或者行为稍有不当,就会不停反思自己的表现,担心别人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整个人开始变得局促不安,不敢说话。

这种对他人评价的过度依赖,使得他们失去了对自身真实状态的客观认知。在人际交往和个人生活中常常感到焦虑紧张,在任何场合都是小心翼翼,生怕犯错。

>>戳这里联系客服顾问预约一对一咨询

心理学相关实验显示,那些过度自我关注的人,在面对社交场景时,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活动更为剧烈。镜像神经元就像大脑中的“小镜子”,能模拟出与别人相似的感受和反应。比如看到别人笑,自己也会不自觉跟着高兴,看到别人难过,自己也会觉得不舒服。镜像神经元过度活跃的人,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言行举止,对他人的关注和评价过度敏感。

你的“容易紧张”并不孤独

事实上,我们也不用为自己的“容易紧张”过分焦虑。紧张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不同的人紧张的类型不同。紧张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情绪状态,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容易紧张”的。而适当的紧张情绪并非毫无益处。科学实验表明,人在“适度紧张”状态下,能够更好地调动身体和大脑机能,发挥出最佳水准。适度紧张会促使身体进入一种“应激准备状态”,注意力更加集中,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只是过度紧张会对身体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注意力分散、思维僵化、生理功能紊乱等。

如何与紧张和解?

放松训练

呼吸过程中,身心专注在一呼一吸之间,抛开所有杂念。有规律的深呼吸方式能够激活身体的副交感神经,使身体从紧张的“应激状态”回归到平静的“休息状态”,缓解紧张情绪。

保证睡眠不熬夜

研究表明,平均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人体处于一种兴奋、紧张状态。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从而使人们更容易出现过度紧张、焦虑。所以容易紧张的朋友,建议保证睡眠7小时以上。

直面恐惧

试着逐步去接触那些让自己紧张的情景,通过不断重复和适应,让自己身体和心理逐渐适应紧张的情境,这就是“暴露疗法”。比如开始打电话容易紧张,通过工作中一段时间的实践,慢慢也会觉得打电话成了日常小事。

总之,遇到问题时要积极调整认知,可以通过预约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调整自己的灾难化思维和过度自我关注。帮助自己从心理困境中走出来。陈思危老师说到,困住我们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愿每个人都能在生活的舞台上从容自信,享受当下。

>>戳这里联系客服顾问预约一对一咨询

—— 咨询师简介 ——
陈思危
首席级咨询师

  我们的生活由无数精彩的部分组成,而能够承载我们幸福与快乐主要是我们的家庭、感情、职业,而这些部分又和我们的个人成长密不可分。当我们远离内心的自己,失去与自己的连接,承载我们幸福的重要部分也会有所偏离我们的航线,寻找失落的自己,我们一直在路上!

158
所属分类:
人际交往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图片为本站编辑网上寻找,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是一个普及心理且帮助有心理困惑的人来获取信息,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声明:该站部分文章及图片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心理知识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专家
刘福源首席级咨询师
     刘主任具有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他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形成了自已严谨、求实、进取的工作作风,除了重视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外,更是努力提高其他医院难以处理的疑难杂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曾经,他因失眠率之高而获得中国精神病学论坛杰出“精神疾病医生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预约
推荐咨询师
| 更多
陈思危
已完成1200单
刘福源
已完成1632单
朱晓辉
已完成527单
20
心理专业积淀
182689人次
心理咨询认同
三城四地
五家专业中心
2000+来访者/年
信任选择
268名心理从业者
专业细致的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