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网上看到一个短视频,一个6岁的男孩,过完春节父母又要外出打工挣钱了,孩子留着泪对父母说:
孩子:妈妈我舍不得你们出去。可不可以不出去嘛
妈妈:妈妈出去上班要给你挣钱
孩子:你们不用给我挣钱,我不用钱
妈妈:那读书、出去玩这些都要用钱。要买衣服,要买好吃的,好玩的
孩子:我不要那些好吃的好穿的,我就想你们陪着我嘛
爸爸:其实爸爸也舍不得的
妈妈:妈妈也舍不得的
孩子:舍不得那就不走,我们少用点就行
孩子:挣那么多钱干啥子嘛,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哪点不好嘛
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看着他眼里的泪水,也和很多网友一样挺心疼这个孩子的,感觉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有网友说孩子说的“句句都是成年人的想法,却出自一个幼子之口……”。也有网友感慨“幼小的心灵,怎会知道生活的艰辛呢”。可是“孩子的童年非常短暂”,有些父母一出去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年,每次回来也会给孩子买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漂亮衣服、玩具、学习用品。我想每个父母在给孩子准备礼物的时候,一定是想多给孩子买一些,心里隐隐的对孩子有些愧疚,想要补偿对孩子的爱。
我也相信每个孩子收到爸爸妈妈带回的礼物,一定是特别开心幸福的。但开心幸福总是短暂的。因为过完年父母还会离开家,去到陌生的城市。家里又会空荡荡的。我想每个孩子都是渴望天天见到爸爸妈妈的,有事情第一个想到爸爸妈妈。但在出去挣钱和陪伴孩子长大相矛盾的时候,孩子这个小小的愿望该不该跟父母说呢?
会不会被父母说不懂事呢?说了有没有用呢?如果说了,父母还是依然出去打工,还会被说小孩子不懂事,不懂得体谅大人的艰辛……或许很多孩子挣扎后,选择了不说……
然后就只能在父母离开后,独自流泪、哭泣……
挣钱是大人的事情,可小孩子这个小小的愿望就不重要吗?看完这个短视频,真心觉得这个孩子太有勇气了,他说出了很多孩子想说却不敢说的话。他的话很有力量,没有一点怀疑自己的感觉。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让父母了解了他对父母的需要,同时把决定权交回给大人。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是一回事,但有没有表达很重要。不去表达,你的想法都不会被看到。表达了,才不会后悔。
作为一个80后,回想童年已是遥远的过去。但这段对话却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想到了童年的自己。对比起来,我很佩服这个6岁的小男孩,如果我小时候有这样的勇气,我的人生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
而这样一个让人心疼懂事的孩子,我在想,他的父母是怎样的人呢?或许他们学历不高,但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父母也一定有和其他父母不同的地方,可贵的地方。我不知道孩子说完这些话后,他的父母做了怎样的决定,后来他们一家怎么样了?我想或许他的父母会考虑孩子的意见吧!比如在老家做一些挣钱稍微多一些的事情。或者哪怕挣钱不多,为了陪伴孩子,父母勤勤恳恳挣钱,孩子也快乐学习成长……
屏幕前的读者,看完这个孩子和父母的对话,你会想到什么呢?
你小时候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小时候是怎么过来的呢?
长大后这么多年,你是否也感受到一些小时候缺少父母陪伴带给自己的影响?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对这个话题你有什么看法或想法呢?
上面的文字如果让你有所觉察或触动,或许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随着你的所思所想,去靠近过去的你、经历了很多故事的你,去看见和接近你内在的小男孩或小女孩。可以和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启属于你的个人成长探索之旅。过程中,老师会倾听理解你,看见你,陪伴你。通过梳理你的故事,重新链接童年的你和父母的爱,找回童年缺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