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陌生人有一点请求都会显得很卑微,无法拒绝别人的无礼请求,甚至觉得进商店逛了很久不买东西都不好意思走……如何克服这种随时随地“不好意思”的心理?
“不好意思”是一个充满着潜台词的言语,比如说在地铁上,你要下车却发现前面有一个人悠闲地堵着门聊天,此时的“不好意思”基本等于“你快走开”。
同样的,有关“不好意思”的心理问题也不仅仅是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这么简单,这后面往往隐藏着许多的潜在感受。比如说逛商店的时候,仅仅是因为店员热情招呼就“不好意思”,买了很多自己原本不想要的东西,此时你的“不好意思”代表着内心对于店员的愧疚感。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困扰自己的“不好意思”究竟是哪一种。从我们的工作经验出发,多为以下两种:
1、羞耻感
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种难堪又熟悉的感觉。
比如说考试成绩比别人差,长得不好看,当众出丑……这种感受往往和自我印象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信。回到“不好意思”的问题上来,这时候你内心所体会到的也许是“我又被人看笑话了”“我怎么这么差劲”“我是不是不如别人在店内潇洒”诸如此类的,这是一种对内的自我攻击。
这种感觉往往来自于一种非常脆弱的内在自我价值评估。比如说我不如别人,我不值得别人爱,我没有什么优点等自我贬低的观点。而这种自我贬低的问题往往来源于早年经历,家长或其他重要照料者对于孩子的情感和需求缺乏回应和呵护。
2、内疚(羞愧)感
这是一种因为自己做了什么而感到惭愧,觉得对不起别人的感受。例如“我是不是给店员添麻烦了”“我浪费了他半天时间真对不起他”等等,这是一种向外的有指向性的内疚感。
这种感觉往往来源于一种内在对于社会规则的高要求和高准则。比如说,人应该无私且礼貌,我们不能在公共场合给别人添麻烦等。这种高要求和高准则往往会在我们的内心形成一些我们必须遵守的设置和行为标准。它们和我们的原生家庭对于社会标准、社会准则的看法有关。如果从小家里管教很严,有很多要求,那么孩子就很容易产生这种感觉,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
而许多时候,这两种感觉会叠加出现。
当我们搞清楚自己的体会之后,就可以进入第二步:来探讨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体验。这一过程往往会把现在的自己和曾经的成长经历相联系起来。
比如说我这么高的道德标准到底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为什么我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等等。通过对这些感受的探索,我们可以了解自身内在的感受形成过程,并由此发现它们背后隐藏的自我愿望。无论是自我攻击还是自我贬低,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它们的背后一定有一些你潜意识里希望实现的目的。发现这些目的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不再受困于这种令束手束脚的“不好意思”。举个例子来说,如果通过探索发现自己的“不好意思”来源于小时候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尽善尽美来得到别人的认可的话,我们就可以尝试用新的方法来获得别人的认可,而不再受困于”不好意思“而做出不情愿的自我牺牲。
比较后,并不是所有的不好感觉都是需要被改变的。只有在它们反复出现,并影响到你日常心情及接人待物的情况下才需要做出处理。对于问题深层原因的自我探索可以自己开展,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生活从来都不是单选题,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