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会用treatable(能治疗的)和curable(能治愈的)来形容一种疾病。而在谈抑郁的时候,我们一般会跟患者说treatable,意思是告诉他“可以治疗啊!”,甚至有时候会用highly treatable,意思是“必须可以治疗啊!”。但极少会用到curable。
用treatable的原因是,抑郁的确是可以治疗的,不会一点效果也没有。几乎所有的抑郁患者,在经过正确的治疗后,病情都能大大改善。打个不正确的比方,假如你抑郁发病时候感觉像在地狱里一样,虽然治疗不能把你送进天堂,但起码可以把你拉回人间,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那么,不说curable的原因,是因为抑郁不能完全治疗好吗?也不是。有人治疗过一次以后再也没有发病,他当然可以宣称“老子彻底治好了,阳光少年又回来了”,但对一个医生来说,恐怕不能轻易作出已经痊愈的判断。因为抑郁非常容易复发,经历过一次发病的患者里,至少50%会有一次或多次的复发;而经历过两次发病的患者里,至少80%会再次复发。平均来说,一个患过抑郁的人,一生中可能要面临4-8次的复发。
对一个抑郁患者来说,很可能会长期生活在“变好”和“治愈”之间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要学会在抑郁的陪伴下生活。注意是陪伴,而不是跟抑郁斗争。大部分复发的人,都会意识到这跟感冒发烧一样,是可以治好的,但一辈子难免要经历几次。在这几次期间,学着如何调整自己,让抑郁不对生活造成太严重的影响,是必经的阶段,也不妨认为是人生另一种难得的经历,尽管滋味不好受,但终是会好起来的。
至今仍然有太多的人不愿意去就医,认为抑郁是自己软弱无能的表现,觉得这是很丢人的事情。你可以从身边听到大量类似的社会舆论,但是我看到的,真正悲惨的,从来都不是那些治疗了又复发的人,而是那些受抑郁折磨、受舆论左右、不知所措又羞于迈进医院一步的人们。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说什么悲情的抑郁,不要给抑郁贴标签,不要丑化或美化抑郁,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病而已,只要你去治疗了,你就走在变好的路上。
说一下精神科大夫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
精神科大夫:有系统的医学训练背景。拥有精神科诊断权和药物处方权。所以当你怀疑自己或身边的朋友患有抑郁,你要去当地的精神科(抑郁门诊)去做诊断、拿医嘱。
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背景,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咨询训练。无诊断权和药物处方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当需要配合心理咨询时,你要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中长期)咨询。
所以,当你或者朋友出现“抑郁”的风险时,请尽可能帮助自己或朋友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先去精神科接受诊断和药物建议,再视情况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