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与一般的抑郁也是有区别的,具体体现在产后抑郁患者的特殊处境上,包括:伴随着分娩而产生的身体变化、生命角色转变中的心理调适、以及随之出现的环境和关系转变与适应问题。
生理上的变化
产后抑郁被普遍认为与分娩之后的激素变化有密切关系。女性的生殖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可以通过影响脑内神经递质而对情绪产生影响。而在女性的孕期当中,胎盘能产生上述两种激素,使血液中的生殖激素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胎盘还会刺激内啡肽(endorphin)生成,使母体在怀孕时产生一种幸福感。随着分娩时的胎盘脱落,体内生殖激素和内啡肽水平会迅速下降。这几项体征的变化,跟女性的经前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情况非常相似,却强烈得多。而这样的生理变化,很可能提高了新妈妈患上产后抑郁的风险。
心理上的变化
每一位女性成为母亲的时候都面临着显著的人生角色转变。特定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背景,在每一位准妈妈心中投射出她对自己即将迎接的母亲角色的理想与期待——作为她们角色转变前的心理准备,这样的情况再正常不过。“宝宝出生后,我要做一个这样的好妈妈。”在不经意间,准妈妈们慢慢在自己的心中树立了一个理想的母亲形象,并决心为实现这一形象付出所有的爱与努力。 然而新生儿的照顾往往是一个手忙脚乱的过程,一旦这样的现实与“好妈妈”的理想产生偏差的时候,难免会带来困惑和挫败感,甚至有的妈妈会责备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对于产后抑郁患者来说,这些消极的想法甚至是一直萦绕在其脑海中,而且无法自控的。而且患上产后抑郁本身,对患者来说,也会加深她们“没有做好母亲”的自责。
社会及环境适应
宝宝诞生后,家庭生活也会随之产生巨大的改变。首先,照顾宝宝可以是一件让人疲惫的工作,特别是在刚分娩之后,产妇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忙活着堆积如山的家务时,还是午夜睡梦之中,都要留心不知何时会响起的宝宝哭声,随时准备着喂奶、换尿片、哄睡觉等等。其次,照顾宝宝的压力有时会成为夫妻之间争执产生的导火索,比如有的情况下妻子可能会抱怨丈夫太少承担照顾责任、或在帮忙时做得不够好;而丈夫可能抱怨妻子不体谅自己工作忙碌、或者太过啰嗦,等等。再次,有的家庭还会请上一辈的父母来帮忙照顾宝宝,这种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因为教养观念、生活习惯不一致导致的代际矛盾,比如常见的婆媳矛盾。 除此之外,宝宝出生后给妈妈带来的变化可能还包括对社交、工作、以及兴趣所能投入时间的减少。上述各种情况虽然跟产后抑郁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些变化都有可能成为产后抑郁患者的压力源,也可能反过来因为产后抑郁的状而提高其本身的严重性。
简单地说,产后抑郁并没有某个特定的诱发因素,其背后有来自生理、心理、社会三个不同层面的成因,不同的个案也会表现为不同的状。它的出现缺少征兆,虽然常见,却很少得到正视。所以,每一位新妈妈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