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H也是学心理学出身,是心理机构的一名家庭指导老师,工作中经常需要指导家长去解决她们的亲子问题。生活中,也是一个3岁半小宝的妈妈。昨天H跟我讲了一件她和宝宝的小故事:
白天跟老公闹了点矛盾,晚上睡觉前一直不痛快,心里憋着一口气出不来。到睡觉的时候,我已经躺在了床上,儿子跑过来像往常一样缠着我,要我给他讲故事,我本来累得很,也没有心情。
“妈妈要睡觉了,你自己玩去吧”。我对孩子说。
他不乐意,仍要百般纠缠。
正闹着,突然一下子跳到我的被子上,摔得我身上生疼生疼的。
积攒了一天的怨恨,被他这么一搅和,连带着肉体的疼痛,一股脑的爆发出来!
扬手就揍了他几巴掌。
儿子大概没想到妈妈今天这么大火气,
被打的一下愣住了,哇的一下就哭了。
我平常极少打孩子,他的哭声让我一下子回过神来,
百感交集,眼泪也一滴一滴落了下来。
心疼儿子,也心疼自己!
可是儿子看我哭了,一下子吓懵了,立刻停止了哭泣,跑去拿卫生纸,给我擦眼泪。
看到儿子这么懂事,我越发心疼,哭得更厉害了。
儿子又跑过去给我拿了一张纸,他看到我稍微平静一些,就说,妈妈,我去关灯睡觉。然后很轻巧的下床去,关了灯。
关完灯,他乖乖躺在我的旁边。我似乎听到他嘴里还仿佛安慰我似的嘟哝着说:“都是我的错!”
我突然心里一个激灵!
原来孩子以为我哭是因为对他所做的事情生气!
不行,我不能让孩子带着这样的情绪睡觉,这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
我抱着儿子,轻轻对他说:“妈妈哭是因为妈妈自己的事情,跟你没关系,不是你的错。刚才妈妈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打了你,是妈妈做错了!你刚才是不是觉得很委屈?”
儿子尖叫了一声,然后憋着嘴,很委屈地说:“你不是说了再不打我了,跟我好好说吗?”
我说:“是的,妈妈错了,对不起。”然后把他抱得紧紧的!
孩子也紧紧抱着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哭。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可以点击我,预约专业的老师帮您解答
H跟我讲完这个事后,还是有些自责。
这大概是发生在家庭里很寻常的场景。
女友的厉害之处是看到了孩子的反应,
及时察觉到了自己的情绪,并做了恰当的处理,
然后去帮助处理孩子的情绪。
很多爸妈,都会有因为生活中的矛盾,
把问题转嫁到孩子身上。
夫妻间的问题,父母有气无处可撒,
孩子便成了爸妈的出气筒,成为直接情绪受害者。
然而孩子并不知道家长的矛盾,就如文中的孩子一样,
他会以为爸爸妈妈生气是因为自己犯了错误,
尤其是看到妈妈流眼泪的时候,
他会觉得自己的错误不可饶恕,从而产生深刻的内疚感。
这时他weiyi的想法就是赶紧讨好妈妈,
让妈妈赶快高兴起来,不再对我生气。
于是他压抑自己的情绪,极力安抚妈妈。
孩子是多么的单纯,他对我们的爱远比我们对他多一些!
所幸的是,女友H意识到了这点,对孩子的情绪做了疏通。
孩子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委屈,并且把它发泄了出来。
1. 妈妈的功能
对于孩子来说,妈妈的功能包括“容器”、“抱持”。
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是没有建立完善的识别体系的,情绪容纳力和心理承受力很弱。
当有恐惧、害怕、自责等负面情绪袭来时,孩子的心灵是承载不了那么多的,这时候就需要妈妈的帮助。帮他把情绪消化、加工后,再输出给孩子可以接受的。
就是一次次这样的加工过程,陪伴孩子成长,直到孩子自己有了足够力量。
2. 所谓抱持
抱持的意思是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情感出来时,不是拒绝或批评,而是,允许孩子当下的样子。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妈妈的作用就像一个安全岛。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积攒足够多这样的“抱持”,就会形成良好的安全感,更好地跟别人建立情感连接。
3. 情绪命名
妈妈说“臭蛋是不是刚才很委屈了?”
这在心理学中,可以称为“情绪命名”,即帮助孩子识别情绪。
孩子特别小的时候,也会产生正面、负面的情绪。
但孩子只是能够体验到,并不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
这时,需要你帮助他将他体验到的情绪命名,例如委屈、伤心、难过、生气、害怕等。
这样,孩子再有类似的感受感觉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4. 孩子与父母间的共鸣与链接
同时,因为自己感受、感觉被看到了,孩子也会因此跟爸妈产生共鸣与深厚的链接感。
如果妈妈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不顾孩子的感受,孩子就会逐渐忽略自己的感受,忘了自己也有情绪。
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异常敏感,对周围人的脸色十分在意,很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所左右,变成一个对自己感受麻木不仁,小心翼翼,会牺牲自己讨好他人的人。
但现实生活是,父母面临着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本身已经很辛苦,都会有情绪,会有控制不住要去发泄的时候。作为妈妈,不需要苛刻要求自己做到完美,60分的及格妈妈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