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怎么总是不信我?”
“我说了,我没有!!”
“你非要这样想,我也没办法。”
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你的情绪体验是怎样的?注意,这只是文字,相似的情绪体验是否在此刻唤起了你的记忆?看着文字的你,是否“听”到了?现在,重现情绪体验的你,关注的还是事件本身吗?
在听到这些言语之前,我猜想,我们大概经历了这样一些经过:疲惫下班的你,一开门,看到孩子抱着电脑,火冒三丈。又或者和颜悦色你,今天早早下班,正和孩子谈笑风生,一通班主任反馈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冲突的电话后,勃然大怒。回到家正准备,诉说委屈的你,开门迎来的却是倾洪而下的指责与谩骂。
这种情况真的挺让人心疼的,家长们可能因为自己的经历或者焦虑,就直接下结论说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都是自找的。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先入为主,偏听偏信,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不好,甚至产生自卑、自责的情绪。
要改变这种情况,家长们得先冷静下来,兼听则明,试着去理解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尽可能不要把自己的代际创伤传递给孩子,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信任,让孩子知道,无论他们在学校遇到什么问题,家永远是他们最温暖的港湾,孩子才能重新找回自信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