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小刘大学三年级学生,自小偏内向胆小,很少主动与他人说话,每次主动与他人说话时就感觉紧张,心慌,词不达意,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在和异性说话或在人多的场合下就很明显。在小学及中学阶段小刘一心专注学习,避免参加公众活动,学习成绩良好。当上了大学之后,逐渐发现同寝室的室友都善于交际,有不少朋友,为此感到羡慕不已,自己也想主动和别人交往,可是每次主动说话时就感到紧张,心慌,词不达意,面红耳赤,让自己困扰不已。
【案例分析】
按照医学的诊断标准,小刘的情况符合社交恐惧的诊断,社交恐惧又称社交焦虑,在美国比较多的心理障碍疾病中,患社交恐怖的人数仅次于抑郁、酗酒而名列第三,也是焦虑障碍中患病率比较gao的病。它具有以下特点: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知道恐惧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状,如心跳加快、脸红、紧张等,表情肌肉紧张;3.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感受的出现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不愿意与同事或同学交往,常伴有自我评价和害怕批评,如说自己不行,自卑;4.这种对所恐惧的场合设法回避、预期的焦虑或痛苦烦恼,显著干扰了个人的学习生活。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为此经常逃避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比较终的结果是社交技能越来越差。
对于社交恐惧,我们可以:1.勇于面对不回避,增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2.接纳他人的任何评价,无论做得好和坏,总会有人说好说坏;3.学习社交知识,加强社交技能训练;4.增强自我肯定,每一次的社交都是一次可以为自己积淀更多经验的机会和素材。只要不断学习,加强训练,相信一定可以克服。